回眸2017 | 王伟歌:灭小强一只两只三只四只不停息,整书刊一本两本三本四本码整齐
王伟歌
主要工作为资料整理和保藏
本来还想弄点“花头”完美完成介绍“任务”,这不这两年故宫热火起来了,工作或节目都接地气,有水准!故居和故宫有相同之处,可思来想去也搭不上边,比如正儿八经的故宫博物院掌门人 “单霁翔”院长叫自己“我是故宫看门人”;《我在故宫修文物》也大赞。可自己一不会修文物,二顶多算个门里院子里的人。算了,做回自己吧!
对于自己今年的主要工作小结,突发奇想,想出两句两不像(对联/打油诗)来概括一下:
虫子细菌哪里逃?看招!
捐赠资料登存好!做到。
1
虫子细菌哪里逃?
2017年4月下旬,永福路新投入使用的库房内出现了蟑螂,我们先后两次针对性喷药放药,最后灭杀蟑螂数支。
考虑到地处一楼,蟑螂有外来或旧家具藏匿的可能性,为了全方位、更彻底地对库房进行一次杀虫、防霉、灭菌和消毒。从5月初查询搜集资料开始到7月下旬通过专业公司对库房进行一次彻底的熏蒸灭杀消毒为止,前后历时两个多月。╰(*°▽°*)╯
7月21日我们对库房熏蒸那两天,碰巧是上海夏天最热的时候(@﹏@)~,最高气温破了记录。
为更直观地查看熏蒸效果,厂家还带来的“活虫样本”。没想到千里迢迢,这么热的天,虫子耐高温,在试管里爬上爬下。
WARING
WARING
WARING
前方高能,
非战斗人员急速撤退
库房密封前的最后一步是,我们把样本分散放在库房的多个区域。两天后,熏蒸结束,除了观察地上、缝隙里是否有比较明显的灭杀掉的虫子外,我们还重点看了夹在书缝的试管里的虫子,一动不动了。
我就想,虫子要活下去,要抗高温,耐严寒,还得善于隐藏,也不容易啊,活久见的都是有点“功力”的。d( ̄▽ ̄*)b
2
您的爱心和公益
我们的“责任”和“事业”
从2017年1月至10月底,故居先后接收到了多位爱心人士的捐赠,这里面既有信件、手稿,又有图书、期刊等,他们的爱心和支持使得巴金故居的馆藏愈发丰富,这也给我们保管保护和利用等工作提出了更好的要求。其中有两件事印象比较深。
10月11日陈钧德先生托人捐赠给故居一本日文版《塞尚画册》。没想到这本书的经历可不“简单”。原来该书(据转交人转述)是当年巴金送给他的,(扉页上写着“蒙巴金先生割爱”),现在他生病了,行动不便,故将该书赠送给巴金故居,也算物回原主了。好感动啊(n(*≧▽≦*)n)!巴金先生一生赠书送书无数,要是大部分能像陈先生这样,哇噻!那这些珍贵的资料岂不是都“鲜活”起来了吗?不是可以让更多的人的看到了吗?突然好期待下一位“还书”人啊!
11月初我们开始将作家罗洪捐赠书刊等资料进行整理。拆箱,分拣,粗分类,细分类,细细分类,上架,登记,统计,断断续续一个月终于完成,共1821件。(╭( ・ㅂ・)و ̑̑)库房虽然放空散气许久,但还是有装修的味道,我们口罩、大褂、手套全副武装也还是不行,最后将整理阵地转移到靠近门口的位置,散开在地上和桌子上。11月份十几度的气温不算很冷,不过也顶不住半开一扇门,“为你我(们)受冷风吹”啊。啊!这凉爽,在地上蹲累了,在桌上写累了,门口一靠,顿时精神“抖擞”!{{{(>_<)}}}
整理资料以来,不管是巴老本人的,还是其它人的,都会给你一种感觉,但凡有才识之人,“这功力真不是盖的”。涉猎广,钻研深,很认真,那是必备基本功啊。看来,我还有巨大的进步空间啊,“撸起袖子加油干”吧!↖(^ω^)↗
图文:王伟歌
编辑:张瑞琪